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 锦衣状元 > 第七百五十七章 公开交易

第七百五十七章 公开交易(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末日最终帝国 一品知县 魅帅御都 鬼妻来了 剑道独宰 虫皇主宰 重生成刀 百炼成魔 明末小兵 最逍遥

陈九畴是杨廷和派系安插在西北的一枚重要棋子。

先前当宣大总督不顺那是因为宣大地面战事连绵不断。

后来陈九畴被唐寅取代皇帝没说要将陈九畴革职也没说给他安排别的差事等于说……是被朝堂暂时遗忘的人。

杨廷和派系自然不会安排其到别的差事上吏部不做调遣就是为让其在西北战事结束后由其出面收割胜利果实。

之前仕途不顺算是其不会打仗。

现在战事结束了安安稳稳当宣大总督整肃宣大官场把陆完、王琼和江彬等派系的人给收拾掉这你总会吧?

大同巡抚空缺便让陈九畴暂时署理大同巡抚事务毕竟陈九畴从三边带到大同一整个班底正好可以在大同运作。

若不是当天朱四提出来陈九畴还会继续以本身并不存在的官职行大同巡抚职责。

等于是双衙门制度新皇跟文官派系争斗后所出现的奇葩场面可以理解为陈九畴是文官安排的宣大总督治所仍旧在大同而唐寅则是新皇任命的明面上的宣大总督治所在宣府。

本来皇帝不提兵部把宣大总督的职位拿回来让陈九畴直接走马上任就行了。

但现在被皇帝当场责问于是乎……

所有官员都明白了一点那就是陈九畴压根儿就没挪窝在大同当官当得好好的宣大很多事务还是听他的毕竟宣大体系中出现也有很多三边出身的将官这群人怎可能会完全听唐寅的号令?

没有陈九畴许可估计唐寅的政令很难再大同和偏头关周围施行。

有些人旋即便明白过来。

难怪一直不肯给唐寅户部右侍郎或是别的侍郎官衔若是给了那在官职上就超越了陈九畴原先陕西巡抚的官职官大一级压死人那唐寅在西北就有号令权了不给的话那陈九畴与其带去宣大周边的班子就不用听唐寅的。

朱四冷笑不已:「所以说现在唐卿家要回朝的话你们摆明了让陈九畴总制宣大、偏头等地军务不做他选……所谓的廷推只是做个样子给朕看看是吧?」

问题很尖锐。

听起来是很不好听一群大臣联合起来糊弄皇帝还能这样玩?

话很难听但理没错。

「那朕偏不给他这职位。」

朱四好像个倔强的孩子当场便放下狠话。

彭泽急忙补充:「陛下如今宣大军情已缓和下来要完成西北关塞的修筑也是为了劳军安民只有陈九畴才最合适此差事。」

「彭卿家先前臧凤被卸下宣大总督职位其回京之前你们跟朕举荐陈九畴的时候好像也是这么说的吧?可后来呢?」朱四冷声道。

「这……」

彭泽不知该怎么回答。

刑部尚书林俊态度坚定道:「陛下无非是唐寅在内三关取得了军功但陈九畴在西北并未犯过错。以唐寅代其总制宣大军务不过是权宜之计如今鞑靼人已退理当拨乱反正回归到本来的状态。」

「哈哈林尚书在你看来让鞑靼几千骑兵在大明关口之内畅通无阻是没有过错的表现是吧?也就是说下次鞑靼人再来只要鞑靼人没杀进内三关宣大地面上随便驰骋?是这意思吗?」

朱四针锋相对。

林俊一时语塞。

吏部尚书乔宇出列道:「陛下鞑靼在我关内行劫掠之举乃因白羊口失陷可白羊口失陷之事并非陈九畴总制宣大军务时所发生所以罪不在他。他能保证宣大各关隘堡垒无失便已是功劳。」

朱四道:「别跟朕扯这些!朕就

问你们若没有唐寅在内三关的大捷现在宣府保得住吗?鞑靼人是不是已经杀到了京城城下?」

乔宇仍旧不依不饶:「陛下此乃假设并不成立。宣府只说有鞑靼犯境并未报危殆啊。」

君臣间一旦争论起来这问题就无休无止。

这次的事跟以往不同。

以往多就只是几个言官在那儿发话争也争不出个道理来。

可现在有关谁当宣大总督的事却是皇帝在跟几个尚书在争一看这段位就比较高普通言官就算心中有想法一看这架势也都不吭声专心看戏了。

「朕不跟你们虚言宣大偏头等地不需要两个总制马上着令西北让陈九畴回京述职另有安排。」

朱四态度蛮横直接下旨。

乔宇苦劝道:「陛下此乃吏部之事请陛下收回成命。」

意思是你就算是皇帝也要听我们吏部的我们吏部没报的事你就不要瞎掺和了。

朱四道:「朕的话没听明白是吗?意思是陈九畴不回京继续留在大同继续当他的宣大总制?那将唐寅摆在何地?你们可有考虑过西北将士的想法?朕不管别的若是他不回来朕就让锦衣卫将他给带回来!」

又发狠了。

在文臣看来小皇帝简直蛮不讲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末日最终帝国 一品知县 魅帅御都 鬼妻来了 剑道独宰 虫皇主宰 重生成刀 百炼成魔 明末小兵 最逍遥